博客年龄:17年2个月
访问:?
文章:4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
个性介绍:
*******

语言的起源2

2007-08-12 21:29 阅读(?)评论(0)
三、从大自然的语言到动物语言,再到人类语言的一脉传承。

1、大自然的语言:信息反映事物的属性。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比喻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无论它们是否拥有生命。人类语言交流的过程是借助声音媒介所制造的听觉刺激来实现的,交流的内容是语义,交流的规则是语法。而大自然对人类和动物“诉说”时,交流的过程是借助光线、声音、挥发或者溶解的分子、以及其他痕迹为媒介所制造的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味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等来实现的,交流的内容是事物的特征,相当于语义,交流的规则是各种刺激在时间上的顺序排列和强度上的变化等,相当于语法。通过事物属性对认知主体的刺激,大自然似乎“诉说”着它的一切,人类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似乎“听”到了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和理解了大自然。
“大自然语言”的语义就是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具有属性特征和实体特征,人类和高级动物通过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实现了对事物实体的认知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事物的属性划分为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相对属性和绝对属性;……事物的形状、位置、体积、质量、硬度、温度、速度、以及属性变化等等都是事物的属性。人类和高级动物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是有限的。事物的诸多属性中,有可认知属性和相对不可认知属性。比如事物在相对论条件下的时空属性就是很难认知的,事物在N维空间的属性则是相对不可认知的。对于人类和高级动物的基本感觉器官和神经机能来说,事物的形状、位置、体积、声音、硬度、温度、速度等属性则是很容易被认知的。从事物属性的感官刺激特征来看,视觉属性、听觉属性、嗅觉属性、触觉属性等都是事物的可认知属性,如果引入“维”这个概念,可以把这五种属性分别叫做五个“维”。那么我们就可以分析事物的一维属性和多维属性:而人类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越多,对实体的认知和理解就越精确。精确认知和理解事物实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增加属性“维”的数量,从一维属性到二维、三维……直到多维;二是增加每一维的精确度。比如对某个实体的认知和理解不够精确时,可以精确化对其视觉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也可以增加对其听觉属性、触觉属性等其他属性的认知,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认知和理解。
“大自然语言”的媒介传递方式是事物的形体、声音、气味、颜色、光线……残体、其他痕迹等相关物给认知主题造成的视、听、触、嗅、味等感觉刺激。当然,这种信息传递的过程是单向的,而人类语言在传递过程是双向互动的。
“大自然语言”的语法就是各种刺激的在时间上的排列顺序和强度变化规则等。而这些规则和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规则是密切相关的。每个事物内部的各种属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则,比如内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个事物和其的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外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动物的语言:暗示反映动物的要求。
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动物的语言包括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气味语言、颜色语言等。大多数动物使用声音语言,青蛙、蝉、各种鸟都用声音暗示自己的要求;萤火虫和一些深海鱼使用光线语言;许多动物在使用其他语言的时候同时也使用肢体语言,包括人类的祖先也在同时使用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昆虫和许多高级哺乳动物都使用气味作为语言,变色龙理所当然地使用了颜色语言。
和“大自然的语言”单向传递不同的是,动物的语言能够互动。当一个动物个体意识到被其他认知主体当作认知客体,而有目的地控制信息的传递时,就形成了动物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时,每个动物个体可以同时扮演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的两种角色。认知客体可以获得认知主体的信息,可以根据认知主体的需要主动提供信息,也可以诱导认知主体获得特殊的信息甚至错误的信息。最早的互动交流应该是异性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这是动物繁衍的基础。动物和天敌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行为存在互动交流,动物为了争夺异性、食物等生存资源的相互争斗也产生了更多的互动交流。
动物的声音最原始的价值是作为性别“身份证”标志召唤异性,尤其是在视觉不方便时,叫声可以和视觉、嗅觉等刺激媒介一样,用来表达自己的存在,甚至表明关于方位、距离、移动、是否成年和强壮等信息。动物可以主动地控制这些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实现自己的目的。夜间池塘边的蛙鸣,盛夏树丛中的蝉叫,都是这种最原始的“寻偶专用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被翻译为:“我就在这里,我正在寻找异性。” 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和经验积累,动物行为不断复杂化。高级动物的叫声衍生出了恐吓同性竞争对手和天敌,召唤子代、母代和同族等功能。母鸡召唤小鸡,雄性哺乳动物争夺配偶时的吼叫,完全不懂语言的婴孩召唤父母,都强调了自身的存在,并暗示某种要求和希望,至于暗示的真正内容,就得在更大程度上依靠被召唤者观察理解以及交流双方的经验和技巧。人类和其它高级动物的原始思维交流就起源于他们相互之间的这种观察和“主动被观察”,因为对于不会语言的动物来说,这已经是信息交流了。
蜜蜂的舞蹈语言实际上是对实际采密过程的一种高仿真演习或者模仿。弗里希(Karl von Frisch)自1915年开始与其学生和同事进行了50多年的试验研究,发现蜜蜂以舞蹈方式指示它的同伴饲料源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气味、饲料丰歉等信息。蜜源与蜂巢的距离和舞蹈动作的快慢有直接关系。距离越近,舞蹈过程中转弯越急、爬行越快;距离越远,转弯越缓,动作也慢,直线爬行摆动腹部也越显得稳重。很明显。蜜蜂舞蹈中的“时间耗费”特征和实际采蜜过程当中的“时间耗费”特征是完全吻合的。弗里希所说的摆尾舞就是由两个半圆拼成的“8”字舞,当中直线的方向指示着花蜜所在的方向。当中的直线表达重要的“方向”意义而弧线不表达重要意义,所以弧线动作应该理解为重复直线动作的准备,是两次直线动作的承接动作。蜜蜂在进入直线动作时通过剧烈摆动和声音来加强对其他蜜蜂的刺激,也只能说明直线部分的意义比弧线部分重要。直线动作相当于实词而弧线动作相当于虚词,“实词”和“虚词”声音刺激强度的变化特征与当代人类语言中的情况居然一致。






实际上蜜蜂语言的媒介传递方式是很多的,除了肢体舞蹈,还有舞蹈当中的声音、采集到的花粉,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还存在一种电荷。所以从事物属性对感觉器官的刺激特征来看,蜜蜂的这种语言是三维甚至四维的。蜜蜂舞蹈中的运动路线、震动的声音、花粉的气味等都和采集花粉的真实过程极为相似甚至相同。蜜蜂的语言从多维属性模仿了事物的自然特征,整个蜜蜂舞蹈就是缩小简化了的象征行的采集花粉过程。而蜜蜂语言中各个维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采集花粉过程中各个维的关系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蜜蜂语言的“语法规则”是符合大自然本身的“语法规则”的。
3、人类的语言:语音反映人类的思维。
人类语言交流的过程是借助声音媒介所制造的听觉刺激来实现的,交流的内容是语义,交流的规则是语法。小虾吃食前用钳子反复地碰触事物,就是在“询问”食物的安全性,这和小偷“投石问路”的方式类似,而后者则是为了“询问”道路的安全性。询问是语言特有的功能,但是小虾的钳子和小偷的石子却具有类似的功能,它们也充当了信息的媒介。通过对照分析信息媒介和信息传递过程在自然界、动物界和人类语言交流活动中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到,自然界的信息传递、动物间的互相交流与人类的语言交流都是一脉传承的,三者的信息媒介特征和信息传递过程具有深刻的相似关系。虽然在信息传递过程的演变进化中,信息传递的媒介种类在不断缩小,从光线、声音和气味等媒介缩小成了单一的声音媒介,但是媒介和信息的内容始终是深刻联系的。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语言的起源3 下一篇:语言的起缘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